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大明元輔 - 第283章 正國本(圩三)“補救”

第283章 正國本(圩三)“補救”[第5頁/共5頁]

以是高務實一貫以為,中心財務支出低,和賦稅的根基稅率凹凸乾係並不大,乾係大的是國度征稅的履行層麵,以及征收以後的審計監察層麵。這就是他要為戶部培養那麼多懂財務的專業職員,以及伶仃設立審計署的啟事地點。

這些人的實際數量恐怕十倍於三班衙役都不止。恰是因為這夥人的存在,以是大明朝的賦稅固然從朝廷層麵而言定得很低,但到了各個處所,實際上一點都不輕,要真是輕的話,也不會被農夫叛逆顛覆了。

第一次產業反動不消多解釋吧,機器工廠替代手工工廠,機器出產替代手工勞動,因為蒸汽機的遍及利用,化石能源的操縱讓人類的出產力呈現了爆炸式的增加。

高務實在對明朝財務的觀點上和後代支流觀點有一點是分歧的,那就是非常必定明朝是“藏富於民”了——隻不過明朝這個藏富於民不是朝廷主觀意誌上想藏,而是這個朝廷的最高統治者被忽悠瘸了,被動的藏富於民了,並且藏得非常嚴峻,非常誇大。

而其他朝代,比如以明朝為例,洪武二十六年征糧2800萬石,布匹120萬匹,絲絹30萬斤,錢鈔鈔766萬貫,軍屯兩千萬石,加上其他亂七八糟的什物稅彙總加一塊兒,如何著也有七八千萬貫的賦稅了,和北宋中期差未幾。

一樣的,這也就解釋了當初高務實為甚麼對峙以為那幫勳貴固然看似屁用冇有,但卻仍然要列為他第一批需求拉攏的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