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強大處下,柔弱處上[第2頁/共2頁]
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和藹存也。其死也乾枯,和藹去也。以上二事觀之,知固執者死,荏弱者生也。
強兵以暴於天下者,物之所惡也,故必不得勝。
衝氣在焉,則體無固執之病。至理在焉,則事無固執之累。
草木之生也柔脆[3],其死也乾枯[4]。
--蘇轍
[8]上:處於上,上風。
--河上公
--王弼
註釋
是以兵強則不堪,木強則折。
強大處下為弱勢,荏弱處上為強勢。
典範故事
是以兵強而不能勝,枝乾高大則易折斷。
[7]下:處於下,優勢。
賈詡勸張繡投降曹操
本強大則枝葉共生其上。興物造功,大木處下,小物處上。天道抑強扶弱,天然之效。
此章教人惜氣內斂,藏神內用,中和修身,有為養道。大家乃寄六閤中一物耳。物有悠父老,有速敗者。人秉六合之秀,得陰陽四時之氣,感父母乾坤之精,皆是一派中和之氣。生而為人,養而成體,長而成形,得道以成仙,失道覺得鬼。俱在和與反麵當中,在己之修為罷了。人其生也荏弱,其死也固執。人生荏弱者,外則能保身,內則能煉神。固執者,外則能殺身,內則能死神。人之修行,比方藏物,封固堅者,無風雨霜雪之苦。而長存露於外者,有日曬夜露之苦,故敗之。人若能體此修身,中和惜氣劃一斂神,死生二路,在我之荏弱固執當中,其柄在我不在天矣。明於心者,謂之柔。明心見性,生生不已而成道。迷於心者,謂之堅。迷心亂性,死罷了矣。
前人校注
--河上公
2.太強太硬輕易受傷,太直太方輕易折斷,荏弱無敵,因為可伸縮性強,有彈性,長於應變均衡;川行不止,因為其油滑長於順勢活動。所之前人尋求外圓內方,內聖外王。
蠱氣為和,故荏弱也。和藹既無,故剛烈也。
--範應元
人之生也荏弱[1],其死也固執[2]。
3.事物的表麵並不能代表甚麼,首要的要看其本質看其物理。黔之驢,看似龐然大物,但終究冇有擺脫被吃掉的運氣。有些人看去強勢,但外強中乾;有些人看去荏弱,但韌性極強,內心果斷有力,冇人能打倒他。
強大處下,木之本也。荏弱處上,枝條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