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鬼吹燈II - 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下)

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下)[第1頁/共3頁]

丁思甜的父母都是博物館的事情職員,丁家統共四個孩子,彆離以“抗美援朝,憶苦思甜”為名,這也是當年給孩子取名的支流,她在給我們的信中提到:寫給我最密切的反動戰友胡八一和王班師,自從我們在巨大的都城北京彆離以來,我無時無刻不在記念著我們一起大串連的日日夜夜,早就想給你們寫信,但是家裡產生了很多事……,我想你們必然如願以償地參軍參軍了吧,名譽地插手中國群眾束縛軍,成為一名反動兵士也是我的胡想,但願你們能把穿上戎服的照片寄給我,讓我分享你們的高興……最後請不要健忘我們之間的反動友情,祝賀它比山高,比路遠,萬古常青,永不退色。

瘦子看我神采古怪,就問我想甚麼呢?如何整天愁眉苦臉的?我歎了口氣答道:“媽了個逼的,還不就是為亞、非、拉美各洲群眾的束縛奇蹟憂愁。”瘦子勸我道:“彆憂愁了,人家亞、非、拉美各洲群眾的日子過得如何樣,我們是顧不上了,能夠人家也用不著咱替他們操心,眼瞅著快下工了,早晨我請你們吃驢下水,到時候敞開了吃,拿他們東北話講就是彆外道,可勁兒造。”

從信中得知,想參軍的丁思甜因為家庭成分等諸多啟事,隻好到內蒙克倫左旗插隊,並且她明顯是不曉得,我和瘦子的遭受同她差未幾,也冇當上兵,被髮到大興安嶺插隊來了,讀完了信,我和瘦子半天都冇說話,實在是冇臉給丁思甜複書,又哪有穿戎服的照片寄給她。

我對燕子點了點頭,這個題目我當然不能不考慮,工分是知青的命根子,上山下鄉插隊的知青,分歧於插手出產扶植兵團,北大荒等地的兵團,采納準軍事化辦理,都是以師為單位的,以下有團、營、連、排、班等標準軍事建製,兵團成員包吃包住每月有六元錢的津帖,兵團的長處是有牢固支出,缺點是貧乏自在,不能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而知青實施的是工分製,缺點是支出不成靠,長處是來去自在,告假很便利。或許會有人感覺奇特,既然知青那麼自在,為甚麼不回城呢?這主如果因為當時歸去就冇口糧了,並且所謂插隊,既是戶口已經落到了鄉村,算是鄉村戶口,歸去也是黑戶,都會裡已經冇你這一號了,不成能找到事情,畢竟民以食為天,人活著不能不用飯,冇工分就冇口糧了,以是就把人栓住了。

燕子聽我說要去草原,吃驚地問道:“啥?去克倫左旗大草原?那十天半月都打不了半個來回,這麼多天不乾活,你們的工分不要了?返來以後吃啥呀?”

前幾天我們在團山子林場撿了很多金豆子,這東西當然是不敢本身私留下來,交公以後,支書心眼好,固然當時候冇有獎金這麼一說,還是承諾給我們多打出兩個月的工分來,留著過年歸去探親的時候放個長假。也就是說我和瘦子能夠兩個月不消乾活,在山裡呆得煩了,又顧慮丁思甜,當下便決定去草原上走一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