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 “湄雲”、“福星”[第1頁/共3頁]
“湄雲”艦從完工至下水統共破鈔十個月擺佈時候,較第一號輪船“萬年清”的工期快速了很多,創下一項乾國自造輪船的記錄。同時讓人讚歎的是,不管“萬年清”亦或是“湄雲”,其艦員與兵艦的磨合速率之快非常罕見,全無大型艦船駕駛根本的乾國官兵,現在已能順利地駕駛艦船航向大海,能夠說是一個古蹟。
求保藏!求保舉!求點擊!
而就在“湄雲”艦下水當天安設龍骨完工的第三號輪船,因為上百幅肋骨早在兩個月前就已經製造結束,以是施工速率相稱之快。第三號輪艦仍由船政總工程師達士博監造。沈佑鄲已為新艦定名為“福星”。“福星”艦得以快速施工,申明船政工人製作這艘輪船時技術已經是駕輕就熟了。
――――豆割線――――
在“萬年青”北上天津接管朝廷檢閱時,“湄雲”的船體製作已經完成了三分之二,鍋爐、輪機均已就位,經船政總監督法國人日意格發起,為了收縮下水今後的舾裝時候,很多舾裝工程也一併開端。12月6日,船政停止典禮,祭告媽祖、江神、土神,和當初“萬年青”下水的體例一樣,“湄雲”艦乘當天中午大潮下水勝利。在船去台空的第二號船台旁,如式搭建的第三號船台當天又停止了新船完工典禮,新造的兵艦是與“湄雲”同級的第三號輪船。
和“萬年青”號一樣,這級80馬力兵艦也屬於全木質蒸汽動力炮艦,設想圖紙來自法國,母型和“萬年青”號一樣,船材、機器根基為入口品,由船政總工程師法國人達士博監造。這艘編號為船政“第二號輪船”的80馬力兵艦排水量515噸,艦體長51.8米,寬7.48米,艙深4.57米,吃水3.39米,不管是排水量還是形狀標準,都比第一號輪船小了很多。也正因為此,與“萬年青”等150馬力大輪船側重考慮安插貨艙的做法分歧,80馬力輪船體格較小,改革裝貨潛力不大,因此在設想上顯得較為埋頭,側重考慮了炮艦和偵報艦服從,榮幸的成為一級專門的炮艦。為了加強偵報艦的服從,在林義哲的建議下,第二號輪船選用的蒸汽機是一座法國最新研製的臥式的150馬力小型複合式蒸汽機(法國人因為本身對這項新技術不放心,以是先讓乾國人先當冤大頭嚐嚐),采取臥機便於將蒸汽機的安裝位置節製在水線以下,利於戰時的安然。單軸單槳推動,設想航速12@ 節。
艦上的飛橋位於兵艦中部,橫在兩端高大的舷牆上,飛橋底部設有木製操舵室,飛橋船麵上安裝有羅經等帆海設備,第二號輪船的備用舵輪猜測位於船尾船麵上。
第二號輪船的武備包含一門能力較大的120毫米口徑法製前膛炮(9068年製造)和4門75毫米普魯士製造的後膛炮(舢板炮),考慮充分闡揚作為主炮的120毫米火炮的火力,這門火炮安裝在飛橋火線的露天船麵上,火炮炮架下方有很多圈方向不一的軌道,能夠按照需求將火炮沿著軌道推向兵艦擺佈舷利用,以加強某一舷的火力,這類作法稱成為換門架式。殘剩的4門75毫米副炮則彆離安裝在煙囪以後的露天船麵兩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