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曆史軍事 - 君妻 - 第一百三十章 顧慮

第一百三十章 顧慮[第1頁/共4頁]

聽到寶珠滿心盼著邊關貿易的暢旺,不由又想起邇來河西高低皆盼魏康送重華長公主和親吐蕃,以換來邊關的安寧和貿易昌隆,孔顏臉上笑意微斂,目光不由又落在天佑頸上的香囊――內裡放著不日前從鳩摩羅什寺帶回的舍利子。

前唐,多次以公主和親番邦。貞觀十四年,弘化公主和親河西近綁、祁連山脈吐穀渾首級諾葛缽,身後迴歸大唐,卻葬於曾經的威武郡,亦是現在的涼州城。並有當年文成公主於和親吐蕃首級鬆讚乾布的路上,弘化公主曾隨諾葛缽前去鴻溝親身迎送。

但是她的各種顧慮,在前朝李唐兩位公主勝利和親的先列,以及河西百姓熱切巴望安寧充足餬口之下,她的顧慮委實難以訴之於口,乃至在和親風向朝眾所期盼之心一麵倒中,她也不由思疑本身的這些顧慮是否杞人憂天。

並且,重華長公主下嫁的吐蕃王,恰是魏康客歲砍下首級的吐蕃三王子之父。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殺子之仇又何嘗輕?

高傲周建國以來,與吐蕃兵革不竭,兩國邊關貿易間斷。

但是,身為河西人的他們卻忘了一年前吐蕃攻進河西之戰,忘了他們的節度使曾在那場戰事中斬斷了吐蕃三王子的手臂,厥後又取了吐蕃三王子的性命。

涼州城――河西都州,雖有流民擁堵,卻因時近年關,販子之繁華,火食之阜盛,非常日可比。

彆的,不美意義,這是3號的,4號應當會有小欣喜。

英子心細如髮,重視到孔顏邇來已不知多少次目含愁緒,她躊躇了一下,終是擔憂孔顏道:“夫人自聞二爺身負和親大使一職,便似有不安。”說著眉頭緊皺,麵露不解隧道:“可這無疑是名看重史的功德,並且一旦重華長公主順利和親吐蕃,便是造福河西,到時二爺在河西的名譽必定更加安穩,這不好麼?”

十一月三日元熙帝允之,令重華長公主和親吐蕃。

心機不覺為此又一次凝重間,藏青素麵錦簾俄然從內裡掀起。

十一月二十九日,鳩摩羅什寺之行次日,送親旨意下達河西,節度使魏康接旨。

一個“比”字已到嘴邊,孔顏卻已點頭止話,身為臣子,即便遠在千裡以外,也不當道出現在的大周比不上已亡國的前朝李唐,此乃大逆不道之罪。

不管對於公主和親之事,還是吐蕃與河西乾係,再無河西人更深切的體味。

然,吐蕃人自唐以來素喜漢人絲綢、茶葉等物,並願以馬、羊、皮革、獺褐、犛牛尾乃至金銀珠玉互換,乃至中原上至達官朱紫、下至商戶布衣,紛繁遠赴河西與之互換,使河西邊關販子繁華,百姓充足。此可謂河西百姓一首要支出。

如此之下,身為河西節度使的魏康,若因送親重華長公主遠赴吐蕃王庭,這豈不是有墮入甕中之鱉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