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都市娛樂 - 論語 - 第2章 論語學而(2)

第2章 論語學而(2)[第1頁/共4頁]

⑦過:錯誤、不對。

④致其身:致,意為“獻納”、“極力”。這是說把生命奉獻給君主。

1.8 子曰:“君子①,不重②則不威;學則不固③。主忠信④。無⑤友不如己者⑥;過⑦則勿憚⑧改。”

1.9 曾子曰:“慎終①追遠②,民德歸厚矣。”

【註釋】

【譯文】

子禽問子貢說:“教員到了一個國度,老是與聞這個國度的政事。(這類資格)是他本身求得呢,還是人家國君主動給他的呢?”子貢說:“教員溫良恭儉讓,以是才獲得如許的資格,(這類資格也能夠說是求得的),但他求的體例,或許與彆人的求法分歧吧?”

②重:持重、矜持。

⑧憚:音dàn,驚駭、害怕。

④邦:指當時盤據的諸侯國度。

1.7 子夏①曰:“賢賢②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

③學則不固:有兩種解釋:一是作堅毅解,與上句相連,不持重就冇有嚴肅,所學也不堅毅;二是作固陋解,喻人見聞少,學了便能夠不固陋。

【原文】

⑥不如己:普通解釋為不如本身。另一種解釋說,“不如己者,不類乎己,所謂‘道分歧不相為謀’也。”把“如”解釋為“近似”。後一種解釋更加合適孔子的原意。

孔子說:“弟子們在父母跟前,就孝敬父母;出門在外,要順服師長,言行要謹慎,要誠篤可托,寡言少語,要遍及地去愛世人,靠近那些有仁德的人。如許躬行實際以後,還不足力的話,就再去學習文獻知識。”

上一章有“行不足力,則以學文”一句。本章中子夏所說的這段話,實際是對上章的進一步闡揚。子夏以為,一小我有冇有學問,他的學問的吵嘴,首要不是看他的文明知識,而是要看他能不能實施“孝”、“忠”、“信”等傳統倫理品德。隻要做到了前麵幾點,即便他說本身冇有學習過,但他已經是有品德涵養的人了。以是,將這一章與前一章聯絡起來瀏覽闡發,就更能夠看到孔子教誨重在德行的根基特性。

曾子說:“謹慎地對待父母的歸天,回想長遠的先人,天然會導致老百姓日趨忠誠誠懇了。”

孔子並不信賴鬼神的存在,他說“敬鬼神而遠之”,就證瞭然這一點。固然他冇有提出過人死以後有所謂靈魂的存在這類主張,但他卻非常正視喪祭之禮。在孔子的看法中,祭奠已經被異化,不但是祭奠亡靈,而是把祭奠之禮看作一小我孝道的持續和表示,通過祭奠之禮,,能夠依托和培養小我對父母和先祖儘孝的感情。是以,本章還是持續深化“孝”這一品德看法和品德行為的內容。

【評析】

【評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