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審應覽第六(1)[第1頁/共4頁]
趙惠王謂公孫龍曰:“寡人事偃兵十餘年矣,而不成,兵不成偃乎?”公孫龍對曰:“偃兵之意,兼愛天下之心也。兼愛天下,不成以浮名為也,必有實在。今藺、離石入秦,而王縞素布總;東攻齊得城,而王加膳置酒。秦得地而王布總,齊亡地而王加膳,所非兼愛之心也。此偃兵之以是不成也。”今有人於此,無禮慢易而求敬,阿黨不公而求令,煩號數變而求靜,暴戾貪得而求定,雖黃帝猶若困。
魏昭王問於田詘曰:“寡人之在東宮之時,聞先生之議曰:‘為聖易。’有諸乎?田詘對曰臣之所舉也。”昭王曰:“但是先生聖於?”田詘對曰:“未有功而知其聖也,是堯之知舜也;待其功而後知其舜也,是市人之知聖也。今詘未有功,而王問詘曰‘若聖乎’,敢問王亦其堯邪?”昭王無以應。田詘之對,昭王固非曰“我知聖也”耳,問曰“先生其聖乎”己因以知聖對昭王。昭王有非其有,田詘不察。
重言
子產治鄭,鄧析務難之,與民之有獄者約:大獄一衣,小獄襦袴。民之獻衣襦袴而學訟者,不成勝數。以非為是,所覺得非,是非無度,而可與不成日變。所欲勝因勝,所欲罪因罪。鄭國大亂,民口鼓譟。子產患之,於是殺鄧析而戮之,民氣乃服,是非乃定,法律乃行。當代之人,多欲治其國,而莫之誅鄧析之類,此以是欲治而愈亂也。
鄭國多相縣以書者,子產令無縣書,鄧析致之。子產令無致書,鄧析倚之。令無窮,則鄧析應之亦無窮矣。是可不成無辯也。可不成無辯,而以獎懲,其罰愈疾,其亂愈疾。此為國之禁也。故辯而不當理則偽,知而不當理則詐。詐偽之民,先王之所誅也。理也者,是非之宗也。
魏惠王令人謂韓昭侯曰:“夫鄭乃韓氏亡之也,願君之封厥後也。此所謂存亡繼絕之義。君若封之,則大名。”昭侯患之,公子食我曰:“臣請往對之。”公子食我至於魏,見魏王,曰:“大國命弊邑封鄭以後,弊邑不敢當也。弊邑為大國所患。昔出公以後聲氏為晉公,拘於銅鞮,大國弗憐也,而使弊邑存亡繼絕,弊邑不敢當也。”魏王慚曰:“固非寡人之誌也,客請勿複言。”是舉不義以行不義也。魏王雖無以應,韓之為不義,愈益厚也。公子食我之辯,適足以飾非遂過。
成王與唐叔虞燕居,援梧葉覺得珪。而授唐叔虞曰:“餘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周公以請曰:“天子其封虞邪?”成王曰:“餘一人與虞戲也。”周公對曰:“臣聞之,天子無戲言。天子言,則史乘之,工誦之,士稱之。”於是遂封叔虞於晉。周公旦可謂善說矣,一稱而令成王益重言,明愛弟之義,有輔王室之固。
作者:呂不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