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似順論第五[第2頁/共5頁]
三曰:賢主有度而聽,故不過。有度而以聽,則不成欺矣,不成惶矣,不成恐矣,不成喜矣。以凡人之知,不昏乎其所已知,而昏乎其所未知,則人之易欺矣,可惶矣,可恐矣,可喜矣,知之不審也。
衛靈公天寒鑿池,宛春諫曰:“天寒起役,恐傷民。”公曰:“天寒乎?”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陬隅有灶,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補,履決不組,君則不寒矣,民則寒矣。”公曰:“善。”令罷役。擺佈以諫曰:“君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之也而令罷之,福將歸於春也,而怨將歸於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魯國之匹夫也,而我舉之,夫民未有見焉。今將令民以此見之。曰春也有善於寡人有也,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歟?”靈公之論宛春,可謂知君道矣。君者固無任,而以職受任。工拙,下也;獎懲,法也;君奚事哉?如果則受賞者無德,而抵誅者無怨矣,人自反罷了。此治之至也。
相劍者曰:“白所覺得堅也,黃所覺得牣也,黃白雜則堅且牣,良劍也。”難者曰:“白所覺得不牣也,黃所覺得不堅也,黃白雜。則不堅且不牣也。又柔則錈,堅則折。劍折且錈,焉得為利劍?”劍之情未革,而或覺得良,或覺得惡,說使之也。故有以聰明傳聞,則妄說者止;無以聰明傳聞,則堯、桀無彆矣。此忠臣之所患也,賢者之以是廢也。
驥、驁、綠耳背日而西走,至乎夕則日在其前矣。目固有不見也,智固有不知也,數固有不及也。不知其說以是但是然,賢人因此興製,不事心焉。
作者:呂不韋
韓昭釐侯出弋,靷偏緩。昭釐侯居車上。謂其仆:“靷不偏緩乎?”其仆曰:“然”至,舍昭釐侯射鳥,其右攝其一靷,適之。昭釐侯已射,駕而歸。上車,選間,曰:“鄉者釐偏緩,今適,何也?”其右從後對曰:“今者臣適之。”昭釐侯至,詰車令,各避舍。故擅為妄意之道,雖當,賢主不由也。
似順
今夫射者儀豪而失牆,畫者儀發而易貌,言審本也。本不審,雖堯舜不能以治。故凡亂也者,必始乎近而後及遠,必始乎本而後及末。治亦然。故百裡奚處乎虞而虞亡,處乎秦而秦霸;向摯處乎商而商滅,處乎周而周王。百裡奚之處乎虞,智非愚也;向摯之處乎商,典非惡也:無其本也。其處於秦也,智非加益也;其處於周也,典非加善也:有其本也。其本也者,定分之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