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第1頁/共4頁]
是故昔者,堯有舜,舜有禹,禹有皋陶,湯有小臣,武王有閎夭、泰顛、南宮括、散宜生,而天下和,百姓阜。是以近者安之,遠者歸之。日月之所照,舟車之所及,雨露之所漸,粒食之所養#13,得此不勸譽。且今天下之王公大人士君子,中實將欲為仁義。求為上#14士,上欲中聖王之道,下欲中國度百姓之利,故尚賢之為說,而不成不察此者也。尚賢者,天鬼百姓之利,而政事之本也。
但是天之所使能者,誰也?曰:若昔者禹稷皋陶是也。何故知其然也?先王之書《呂刑》道之曰:天子清問下民,有辭有苗,曰:旱後之肆鄙人,明顯不常,鰥寡不蓋。德威維威,德明維明。乃名三後恤功於民。伯夷降典,哲民維刑。禹平水土,主名山川。稷隆播種,農殖嘉穀。三後勝利,維假於民。則此言三賢人者,謹其言,慎其行,精其思慮,索天下之隱事遺利以上事天,則天鄉其德。下施之萬民,萬民被其利,畢生無已。故先王之言曰:此道也,大用之天下則不究#7,小用之則不困,修用之則萬民被其利,畢生無已。《周頌》道之曰:賢人之德,若天之高,若地之普。其有昭於天下也,若地之固,若山之承。不坼不崩,若日之光,若月之明,與六條約常。則此言賢人之德章明廣博,壇固以修久也。故賢人之德,蓋總乎六合者也。
#2『異』,《閒詁》、《校注》皆依他本作『富』,是也。
今王公大人慾王天下、正諸侯,夫無德義,將何故哉?其說將必挾震威強。今王公大人將焉取挾震威強哉?傾者民之死也。民,生為甚欲,死為甚憎,所欲不得而所憎屢至,自古及今,何嘗能有以此王天下、正諸侯者也。今大人慾王天下,正諸侯,將欲使意得乎天下,名成乎後代,故不察尚賢#8政之本也。此賢人之厚行也。
#14『上』字依王念孫說補。
#3『名立而功業彰,而惡不生』,《閒詁》、《校注》依王念孫據《群書治要》補正作『名立而功成,美章而惡不生』。
現在天下之士君子,居處言語皆尚賢,逮至其臨眾發政而治民,莫知尚賢而使能,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明小而不明於大也。何故知其然乎?今王公大人有一牛羊之財,不能殺,必索良宰。有一衣裳之財,不能製,必索良工。當王公大人之於此也,唯有骨肉之親,無端繁華、臉孔誇姣者,實知其不能也,不使之也。是何故?恐其敗財也。當王公大人之於此也,則不失尚賢而使能。王公大人有一罷馬,不能治,必索良醫。有一危弓,不能張,必索良工。當王公大人之於此也,雖有骨肉之親,無端繁華、臉孔誇姣者,實知其不能也,必不使。是何故?恐其敗財也。當王公大人之於此也,則不失尚賢而使能。逮至其國度則不然,王公大人骨肉之親、無端繁華、臉孔誇姣者,則舉之。則王公大人之親其國度也,不若其親一危弓、罷馬、衣裳、牛羊之財與?我以此知天下之士君子皆明於小而不明於大也。此譬猶瘠者而使為行人,聾者而使為樂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