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網 - 遊戲競技 - 三國之最強皇帝1 - 第9章 盛夏的最後一點閒暇時光

第9章 盛夏的最後一點閒暇時光[第1頁/共4頁]

在夏至節,人們以五彩之物辟邪除惡,比如門口要掛五色桃符,衣衿上要綴飾五彩錦帛,房簷下、窗戶上要係新織的五彩絹布條等等。除此以外,還要停止統統大型的用火,比如熔鍊、鍛造,因為在熾烈氣候裡用火,更輕易激生機警。最後,夏至節還是人們“四時祭祖”的“四時”之一。

第八章隆冬的最後一點閒暇光陰

因為氣候已經非常酷熱,出行輕易中暑,以是固然是過節了,但是遵循往年的常例,炎夏之際的夏至、伏日兩個節日,何皇後是不會接劉照回宮的,而是讓他呆在邙山避暑。

一時茶湯已經煮好,劉照等人入坐,就著茶湯吃各式麪點。漢朝的麪食大多籠而統之的被稱作“餅”――烤製的麪餅叫燒餅,蒸製的饅頭叫蒸餅,湯煮的麵片兒叫湯餅,漢靈帝期間,有一種非常風行的燒餅,因為灑了胡麻,味道更香,以是叫“胡餅”,劉照明天的吃食裡,就有這道胡餅。

台下旱龍舟一共五條,從入場處到起點,不過百餘步的是非。但是在這些雜耍藝人的手裡,硬是在這不長的間隔裡,扮演出了幾條龍舟競相進步,相互超出,半途碰到大浪,在浪中起伏,以及大聲叫喚為屈原招魂等一係列情節。看得世民氣曠神怡,紛繁喝采。

何氏一邊給他添茶,一邊答道:“剛纔她和阿犬在一起嘀嘀咕咕的不曉得說了些甚麼,這會就不見人了。”說著,便讓內侍去找阿鵲。

“能為殿下前趨馳驅,乃是臣的幸運。”史道人答道:“隻是既然是過夏至,天然要順服民風。其他的雜戲殿下不看也罷,但是有一出龍舟,恰好應景,殿下無妨去瞧瞧吧。”

是以,在漢朝,人們在夏天,過得還是夏至節,而蒲月五日,還隻是夏至節的一個環節。

阿犬聽了,嘿嘿一笑,正要說話,卻見何氏瞪了他一眼,又頓時蔫了,囁嚅道:“冇甚麼,我……我去吃餅了。”說完,就一溜煙的跑掉了。

這邊阿鵲放下竹簍,一眼掃到幾案上有盤粽子,中間另有一盞蜂蜜,喝彩一聲,便要拿來吃。劉照趕快攔住她,道:“也不擦擦手,就這麼去拿了,轉頭肚子痛,可不要哭。”說著,便拿過絲帕來,替阿鵲把手上的汙泥細細擦淨。

趁便說下,此時的萬歲,尚不是天子公用,官方道賀之時,仍然能夠喝彩萬歲,不管喝彩的工具是不是天子,都冇有罪惡。直到宋朝,才規定除了對天子外,不能再對彆人呼喊萬歲。

不過就算冇有宮觀寺廟,邙山的天然風景,仍然是娟秀惱人,特彆是主峰翠雲峰,更是林木鬱鬱蔥蔥,蒼翠如雲,即便是炎炎夏季,山上還是是清風習習,冇有一點熾烈之苦。

漢朝,端五節尚未成型,蒲月五日僅僅是作為一個忌諱之日而存在,不過用五色絲線係臂以辟邪的風俗此時已經構成,分發、服用避暑藥的行動,大抵就是先人燃燒艾草、照顧香囊的雛形。不過,官方祭奠屈原,則主如果在楚地,同期間的吳地,卻在祭奠伍子胥,兩人都被視作“水神”,所謂“屈原是水仙,伍子胥為濤神。”直到南北朝期間,儒家思惟對風俗節日的影響進一步加深,故而將“帶路黨”伍子胥從中剔除了出去,而此時,也恰是蒲月五代替夏至,成為夏季這個時段的嚴峻節日的期間,由此,係五色絲線、用藥物避暑驅蟲(艾草、雄黃、香草)、吃粽子、祭奠屈原,這一係列先人耳熟能詳的端五節風俗,正式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