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盛夏的最後一點閒暇時光[第2頁/共4頁]
史道人忙道:“殿下好目光,挑了一處佳景,恰好歇下來細細玩賞。”
在夏至節,人們以五彩之物辟邪除惡,比如門口要掛五色桃符,衣衿上要綴飾五彩錦帛,房簷下、窗戶上要係新織的五彩絹布條等等。除此以外,還要停止統統大型的用火,比如熔鍊、鍛造,因為在熾烈氣候裡用火,更輕易激生機警。最後,夏至節還是人們“四時祭祖”的“四時”之一。
趁便說下,此時的萬歲,尚不是天子公用,官方道賀之時,仍然能夠喝彩萬歲,不管喝彩的工具是不是天子,都冇有罪惡。直到宋朝,才規定除了對天子外,不能再對彆人呼喊萬歲。
阿鵲正要喝采,卻見劉照搖點頭,道:“先生,你曉得我夙來不喜好看這些,還是算了吧。不如先生也和我同去遊山如何?先生久居邙山,山中風景,定是爛熟於心的,恰好做我的領導。”
台下旱龍舟一共五條,從入場處到起點,不過百餘步的是非。但是在這些雜耍藝人的手裡,硬是在這不長的間隔裡,扮演出了幾條龍舟競相進步,相互超出,半途碰到大浪,在浪中起伏,以及大聲叫喚為屈原招魂等一係列情節。看得世民氣曠神怡,紛繁喝采。
劉照在後代身為北方人,天然也遭到這個民風的影響,並且他現在也冇處所去看龍舟競渡,以是便在夏至節安排了一次登山郊遊的活動。
何氏提著銅壺,來到煮茶的爐邊,正要把新煮成的茶湯盛入壺內,卻見中間一道黑影閃了出來。何氏定睛一看,本來是本身的丈夫張勳,她一邊持續盛湯,一邊對著丈夫略一點頭,道:“你那邊都號召完了?”
邙山,位於洛陽北部,故而又被稱作北邙,是崤山的支脈。因為地近洛陽,又風水極佳,以是又是帝王陵墓集合的處所。僅東漢,就有五位天子葬於邙山,晉張載有詩雲:“北邙何累累,高陵有四五,借問誰家墳,皆雲漢世主。”由此可見一斑。
世人行至半山,路遇一處山澗,自崖壁上瀉下,四下飛濺,水汽森森,四周的山石,或如猛獸,或如飛禽,縱橫拱立,上麵苔蘚斑斑,蘿藤纏繞,很成心趣。劉照站住了貪看風景,侯振見狀,忙上前道:“殿下,時候已將近中午了,不如在此暫歇半晌,用些炊事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