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 附錄 宋應星生平》譯文2[第2頁/共11頁]
宋應星還攻訐了宋儒朱熹(1130—1200)注《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日有食之”時的天人感到說觀點,以當代日蝕觀察質料與古史作了對比,證明天人感到說是毫無按照的。
1642—1643年,宋應星在奉新家居住時,本地發作了由李肅十、肅七帶領的紅巾軍叛逆。宋應星曾經與兵備道陳起龍、司李胡時享等,用戰略和武力彈壓了此次叛逆。
再如第9首,他諷刺南宋時的禍國權臣賈似道,在杭州葛嶺下修“半閒堂”,縱情於聲色,貽誤軍國大事,實際上宣泄的是對明末禍國奸臣的不滿:
第39首:
(四)《天工開物》
南明時,宋應星被薦授滁和兵巡道和南湍兵巡道,但宋應星均辭而不就,他在暮年決計做一個隱士。明亡前,宋應升已升任廣州知府,明亡後也偶然戀官,辭去官職,回到故鄉。宋應星弟兄寄但願於南明政權,但這個政權由馬士英、阮大铖擅權,內用寺人,外結諸將,政以賄成,官以錢得,有“中書隨地走,都督滿街走,監紀多如羊,職方賤如狗”之謠。這個政權從建立之日起,內部就陷於四分五裂的狀況。阮大铖勾搭馬士英,日以黨爭為事,羅織罪名,架空打擊東林黨人。
廖邦英(1558—1642)是宋應星20年的好同窗,好朋友,還是宋應升的契友兼親家。
1644年初,因為情勢的急劇竄改,宋應星的心願得逞,去官返回了奉新。3月19日,明崇禎帝朱由檢自縊於萬歲山樹上。是日農夫軍破內城各門,李自成乘馬進城,入承天門,登皇極殿。城渾家民都設案焚香驅逐,於門首大書“順民”和“大順永昌天子萬歲千萬歲”等字樣。明朝的腐朽統治至此崩潰了。
宋應星還重點先容了將水稻育秧法移植到甘蔗蒔植中,實施甘蔗移栽這類新技術。
劉同升(1587—1645)是宋應星另一名在明末舉兵抗清的朋友。劉同升字孝則,又字晉卿,江西吉水人,1621年落第人,1637年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為人樸重廉潔。當時楊嗣昌奪情(父母死了不守製仍仕進)進入內閣,劉同升和翰林楊廷麟等聯疏彈劾楊嗣昌,被降職為福建按察使知事,因抱病回家。1644年後,寫了《哀誌詩》一百首表白誌向。後攜家眷進入福建,和他的門生楊廷麟等人舉兵抗清。南明唐王立後,加劉同升為祭酒,和楊廷麟一起從福建進入江西贛州,起兵攻取吉安等地,又加劉同升為詹事兼兵部左侍郎,巡撫南贛。1645年南都陷後,劉同升因悲忿嘔血而死於贛州。生前著有《明名臣傳》等書。
宋應星和劉同升有30年之交。1610年,宋應星和劉同升第一次見麵,曾約好30年再見,30年後公然相會,並一起記唸了他們的老友李匡山。宋應星另有一名叫陳弘緒的多年來往的好友。陳弘緒字士業,江西新建人,1638年出任山西晉州知州,厥後因為冒犯閣臣劉宇亮,被降職為湖州經曆,改知舒城,1644年後和南明閣臣史可法(1602—1645),薑日廣,劉同升等人聯絡抗清大事,著《宋逸民錄》,賦《江城懷古》詩表達他的誌向,入清後,清當局多次征招他去仕進都不去,隻承諾撰寫《南昌郡乘》以懷舊。所著都支出《陳士業先生集》中,1687年發行。乾隆修《四庫全書》時,陳弘緒的全數著作都列為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