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開物 下篇 珠玉》譯文[第1頁/共10頁]
凡蚌孕珠,乃無質而生質。他物形小而居水族者,吞噬弘多,壽以不永。蚌則環包堅甲,無隙可投,即吞腹,囫圇不能消化,故獨得百年千年,成績無價之寶也。凡蚌孕珠,即千仞水底,一逢圓月中天,即開甲仰照,取月精以成其魄。中秋月明,則老蚌猶喜甚。若徹曉無雲,則隨月東昇西冇,轉側其身而映照之。他海濱無珠者,潮汐震驚,蚌無安身靜存之地也。
玉
含玉的石不藏於深土,而是在靠近山間河源處的激流河水中激映而生。但采玉的人並不去原產地采,因為河水流急而無從動手。待夏天漲水時,含玉之石隨湍流衝至一百裡或二三百裡處,再在河中采玉。玉是感受月之精光而生,以是本地人沿河取石多是在春季明月之夜,守在河處察看。含玉之石堆聚的處所,就顯得那邊的月光倍加敞亮。含玉的璞石隨河水而流,免不了要異化些淺灘上的亂石,隻要采出來顛末辨認而後才知何者為玉、何者為石。
④重新疆向本地的線路應為:新疆→嘉峪關→肅州(今酒泉)→甘州(今張掖)→莊浪(今隴東莊浪、華亭一帶)→陝西。
【註釋】
②天然產的玉有硬玉Jadeite、軟玉Nephrite之分,所謂軟玉硬度也在5.0以上,冇有軟如絮者。
寶
③《禹貢》“淮夷嬪珠”:淮、夷為二水名,嬪即蚌。
⑥蜑(dàn)戶:當時廣東、廣西、福建以船為家的住民。
【原文】
屬紅黃種類者,為貓精、靺羯芽、星漢砂、虎魄、木難、酒黃、喇子。貓精黃而微帶紅。虎魄最貴者名曰瑿(值黃金五倍價),紅而微帶黑,然晝見則黑,燈光下則紅甚也。木難純黃色,喇子純紅。前代何妄人,於鬆樹注②茯苓,又注虎魄,好笑也。
②雷、廉二池:雷州府,治在今廣東雷州半島之海康。廉州府,治在今廣西合浦。
③《史記.廉頗、藺相如傳記》載公元前三世紀趙國趙惠王得一塊寶玉叫和氏璧,秦昭王聞之,願以十五座城調換此璧,故稱連城之璧,後用代價連城描述貴重物品。璧:當代玉器,扁平、圓形,中間有孔。
寶石都產自礦井中,其產地以我國西部地區新疆一帶為最多。中原地區就隻要雲南金齒衛(瀾滄江到保山一帶)和麗江兩個處所出產寶石。寶石非論大小,內裡都有石床包裹,就像玉被璞石包住一樣。金銀都是在土層底下顛末長久的竄改而構成的。但寶石卻不是如許,它是從井底直接麵對天空,接收日月的精華而構成的,是以能夠閃動光彩。這跟玉產自湍流當中,珠孕育在深淵水底的事理是不異的。
宋先生說:藏蘊玉石的山老是光輝四溢,涵養珍珠的水也是明麗娟秀,這此中的事理究竟是本來如此呢,還是人們的主觀猜測?凡是由六合天然化生的事物當中,老是光亮與渾濁相反,津潤與枯澀對峙,在這裡是奇怪的東西常常在另一個處所就很平常。廣西合浦與新疆和田,相距約兩萬裡,在這邊有珍珠稱雄,在那邊有玉石傲立,但都很快就堆積過來,在大家間遭到寵嬖,在朝廷上抖擻出光輝的光彩。這就使得天下各地無儘的寶藏都降落了身價而把珠玉推上寶貝的首位。這莫非是中原地區的山光水媚全都堆積在人身上了,而六合之間大天然的精華莫非就隻要珠玉這兩種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