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9.14[第1頁/共4頁]
埏埴覺得器,當其無,有器之用。
有無相生,難易相成,是非相形,
不見可欲,使民氣穩定。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
混兮其若濁﹔
夫亦將知止,知止能夠不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天然。
鑿戶牖覺得室,當其無,有室之用。
六合。六合尚不能久,而況於人乎。
複歸於樸,樸散則為器。
吾不知誰之子,象帝之先。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周行而不殆,可覺得六合母。
故令有所屬:見素抱樸,少思寡慾,絕學無憂。
是以賢人之治,
故能成其私。
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
吾以是有大患者,為吾有身,
馳騁畋獵,令民氣發瘋﹔可貴之貨,令人行妨。
曲則全,枉則直,窪則盈,
不自矜,故長。
善有果罷了,不以取強。
愛國治民,能有為乎。
老子:「品德經」:第二十二章
樸雖小,天下莫能臣。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是以賢人常善救人,故無棄人﹔
此二者,同出而異名,同謂之玄。
及吾無身,吾有何患。
六親反麵,有孝慈﹔國度昏亂,有忠臣。
絕聖棄智,民利百倍﹔
天長地久。
儽儽兮,若無所歸。
是謂無狀之狀,無物之象,是謂惚恍。
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夫樂殺人者,則不成得誌於天下矣。
人之所畏,不成不畏。
敦兮其若樸﹔
保此道者,不欲盈。
上善若水。
俗人察察,我獨悶悶。
故有之覺得利,無之覺得用。
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其次,親而譽之﹔
常使民無知無慾。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五章
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老子:「品德經」:第十八章
希言天然。
侯王若能守之,萬物將自賓。
高低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
孰能濁以靜之徐清。
非以其忘我邪。
是以賢人有為,故無敗﹔
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德者,同於德﹔失者,同於失。
是謂微明。
老子:「品德經」:第三十三章
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驕。
淵兮,似萬物之宗﹔湛兮,似或存。
同於道者,道亦樂得之﹔
偏將軍居左,大將軍居右,言以喪禮處之。
古之所謂「曲則全」者,豈虛言哉。
是以君子整天行不離輜重。
善之與惡,相去如何。
天門開闔,能為雌乎。
夫物或行或隨﹔或噓或吹﹔
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
萬物並作,吾以觀複。
不自是,故彰﹔